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三明小鱼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4769|回复: 0

记者访百村 | 家门口的幸福生活!来看将乐积善村的“美...

[复制链接]

4

主题

4

帖子

22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22
发表于 2021-8-26 10:16:3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初秋时节,每天清晨、傍晚,在将乐县古镛镇积善村的休闲公园,村民三三两两散步、健身、聊天,神情悠然,谈笑不断,一派安逸舒适的美好生活景象。

积善村地处城郊,距县城6公里,积善工业园区所在地,总人口434户2032人,外出人口仅占10%。

“20多年前,种植水稻、橘子、梨等农作物,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,人均年收入仅1000多元,日子过得很艰辛,村庄环境也远不如现在设施齐全、干净整洁。”村党支部书记陈水旺回忆。

2006年,将乐县进一步实施“工业强县”战略,设立经济开发区,积善村迎来发展新机遇。“涉及征地的有3个村民小组,每晚轮流召集村民开会,不到一星期,全体户代表都签订了意向协议。”对于当时会上热火朝天的讨论场面,陈水旺仍记忆犹新。

经济开发区的设立,让村民看到了商机。50多户村民集资300多万元,成立专业合作社,购买挖机、铲车、吊车等机械,投入到积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中。

第二年,园区投入使用,企业陆续入驻,辐射带动一大批村民就业。“60岁以下的村民,都能在园区找到工作。”陈水旺介绍,约300人在周边企业上班,月工资2500元至5000多元,“园区的苗木管护、除草、扫地等日常维护工作,常年需要临时工50多人。”

40岁的刘邱英,在纺织企业上班已有7年,月工资4000多元。74岁的张衢凤,身体健朗、勤劳肯干,除了平日的家务、农活,每天打扫园区马路、经济开发区办公楼,还在村里做打包橄榄、贴食品标签等零活,年收入不比年轻人差。

家乡的“美丽蜕变”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返乡创业。3年前,在上海经商多年的张观权,投资20多万元创办砂石料经营部,从外地调运砂石料、多孔砖等建筑材料销售给工业园区、县城的工地。“效益不错,还能兼顾家庭。”他觉得在家门口创业,幸福感更强。

村民增收致富,村集体经济也在发展壮大,去年积善村实现村财收入40万元。

积善村种植甘蔗已有400多年的历史,几乎家家户户种植甘蔗。古法工艺制作红糖,是积善村的特色主导产业。

每年12月,村里甘蔗丰收,家家户户熬制红糖,香飘四溢。“前几年,村里每年举办为期3天的红糖节,比过年还热闹。”积善古法红糖合作社理事长范顺华回忆,“每天有300多名游客前来观看红糖制作过程,品尝红糖制作的小吃,购买新鲜出炉的红糖。”

积善村对甘蔗资源、产业布局进行优化整合,注册了“积善古糖”商标,以3家合作社为龙头,建立“农户+基地+合作社+市场”的运作模式,统一生产标准、统一制糖工艺、统一包装营销,抱团拓展市场。目前全村种植甘蔗200亩,年产红糖近10万公斤,还制作姜糖、红糖麻花、甘蔗酒、红糖酒等产品,年产值240万元。

对村道进行硬化、美化、亮化,交通设施越来越完善,出行越来越便利,这是村子发生的另一喜人变化。2011年快速通道通车后,去县城的车程从40多分钟缩短至10分钟。

绿茵茵的操场、窗明几净的教室、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……2015年投资1亿元新建的积善学校传来朗朗读书声。“共110多名幼儿园至小学五年级学生就读,大部分是周边乡村学龄儿童,还有一部分是开发区务工人员随迁子女。”陈水旺说。

(将乐记者站  陈雨丽  文/图)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三明小鱼网

GMT+8, 2023-12-3 08:50 , Processed in 0.076317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三明小鱼论坛 | 三明小鱼网 | 三明小鱼社区 | Powered by Discuz!

Copyright © 2020 WWW.SMFIS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三明小鱼网 smfish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